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

政務新媒體,“好用”應優(yōu)先于“好看”

發(fā)布日期:2019-05-08

信息來源:濟南日報

  鄧海建
  5G時代,數(shù)字中國。于此背景之下,政務新媒體當然也不能躺在“兩微一端”的舊版本里逍遙快活。公開資料顯示,截止到2018年12月30日,全國已經有5800多家黨政機構入駐抖音。
  從網下到網上,從官微到“官抖”……網民用微信,于是官方微信公眾號出爐;網民玩抖音,于是官方抖音號開通。黨政新媒體緊跟時代潮流,也是體現(xiàn)了“群眾在哪里服務到哪里”的人本理念。跳出舒適區(qū),在新媒體領域迎接政務服務的挑戰(zhàn),這份初心和出發(fā)點無疑是值得肯定的。
  不過,政務新媒體經過這些年的迭代與進化,一些共性的流弊與問題也是毋庸諱言的:比如“三分鐘熱度”,一開始信心滿滿,做著做著就成了半拉子工程,最后反而貽人口實、落人話柄;又比如粗放管理,人手不夠、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倉促上馬,事情沒解決、服務沒搞好,反倒成為次生輿情的高發(fā)之地,自己不堪其累、效果灰頭土臉。
  更值得警惕的,是不少地方把政務新媒體搞成“新形式工程”:基層工作者疲于奔命,為了各類KPI焦頭爛額。官方網站、官方微博等,都曾經成為不少地方備受吐槽的案牘勞形。早在2017年,浙江省政府辦公廳便發(fā)出《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的通知》。其中,“縣級政府部門和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原則上不開設政府網站”成為備受關注的一大亮點。全國層面來說,截至去年底,政府網站運行總數(shù)已從2017年2.8萬家縮減到1.8萬家;與2015年相比,超過70%的政府網站已完成平臺和資源的整合遷移。那么,喜新厭舊的政務新媒體有沒有在新技術平臺上延續(xù)“鋪新攤子”的偏好?這個問題,還有待實踐的回答。
  2019年是“基層減負年”。于此語境下觀之,政務新媒體風起云涌之際,恐怕也要念好監(jiān)管的緊箍咒?;蛞蛉绱?,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專門印發(fā)《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》和《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監(jiān)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》,對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的運行和考核制定了嚴格標準。從文件內容來看,粉絲量、轉發(fā)數(shù)和點贊量等硬性數(shù)據(jù)將不再是政務新媒體考核的重點,而內容是否安全、是否及時發(fā)布更新、與網民是否形成有效互動則成為考核的“單項否決”指標。一言蔽之,政務新媒體不是“流量明星”,只需“本本分分”做好本職工作即可,網民滿意勝于漂亮數(shù)據(jù)。
  再形而下點說,政務新媒體無論穿什么衣服、跳什么舞,底線的兩個維度是不能僭越的:一則,政務新媒體固然是形式,但形式要為內容服務,人民性與貼近性、實用性與便捷性是永恒的價值遵循。二則,政務新媒體不能脫實向虛。說白了,它只是線下工作的“線上映射”,別以為公眾號或抖音玩好了,線下的服務就能自動升級了。這就像電商和實體的關系一樣,再天花亂墜的流量營銷,最終還得靠扎實的商品與服務來支撐可持續(xù)性的交易。
  凡益之道,與時偕行。對于政務新媒體來說,“好看”只是顏值,“好用”才是氣質;而在兩者的優(yōu)先級關系上,“好用”永遠要優(yōu)先于“好看”。當然,至于進不進“官抖”等新領域,無須一哄而上,亦當因地制宜、因時制宜。
編輯:姚立松
?
友情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