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

溫總理鼓勵“講真話聽真話”說給誰聽?

發(fā)布日期:2012-06-25

信息來源:

  
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5日上午在中南海向新聘任的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頒發(fā)聘書并座談。在談到進一步推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時,溫家寶強調,要鼓勵從實際出發(fā),勇于探索和創(chuàng)新;要講真話、聽真話,善于從各種聲音中汲取智慧。

正如溫總理所言,“因為講真話,聽真話是民主科學決策最基本、最重要的前提條件。領導者應有聽取和包容不同意見的雅量,不要輕易把不同意見說成噪音、雜音,而應善于從不同聲音特別是批評性意見中汲取智慧,因為批評性意見可以使我們頭腦更清醒,更加重視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問題,有利于避免決策失誤。”然而,令人遺憾的是,在個別地方,少數(shù)官員卻缺少這樣的政治清醒,不能講真話,不善聽真話,總喜歡講大話、官話、套話、無用的話,不喜歡不同的聲音特別是聽到批評性意見或質詢時,非但不能冷靜分析、虛心接受,反而氣急敗壞、暴跳如雷、滿嘴臟話。這種獨斷專行、蠻橫傲慢的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,不可能推進決策民主化、科學化,只能讓百姓感到厭煩。

求真務實、實事求是,是黨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和作風。這就要求黨委政府、黨政官員,講話、辦事,必須真字當頭、實字為本。言由心生,思想是行動的先導。很難想象,一個不會講真話的領導,能做出多少實事好事。那么,從領導嘴里講出來的什么話才是真話?首先,“真話”,必須是發(fā)自肺腑的話。一些領導之所以官話廢話連篇,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用真心真情,口是心非,說的不是心里話,而是別人的話,或者說是冠冕堂皇的話。其次,“真話”,必須是貼近實際的話。接地氣,才能有底氣。領導能不能講真話、會不會講真話,關鍵取決于其對基層實際情況是不是很熟悉,一個高高在上、不深入基層、不了解基層的領導,是不可能講真話的。第三,“真話”,必須是老百姓聽得懂的話。話是說給人聽的,別人聽都聽不懂,說得再好聽、動聽,也是廢話。領導干部必須學會用群眾語言講話,講人人能懂、個個能明的大白話,而不能故作高深,自我賣弄,云里霧里,胡說八道。

兼聽則明,偏聽則暗。領導干部要想頭腦清楚、政治上不糊涂,決策上行為上不偏離正規(guī),除了要“講真話”,還必須“聽真話”,特別是批評性的意見。耳聰才能目明,聽得進“真話”,才能看得清、辨得明正確的方向,決策行為才不至于跑偏。一要會辨別什么是“真話”。俗話說,忠言逆耳。真話不一定是動聽、好聽、愛聽的話。這就要求各級黨政官員,特別是“一把手”官員,要能夠分得清什么是好話什么是壞話、什么是真話什么是假話,不偏聽偏信,不被假話蒙蔽、不為讒言所惑。二要讓群眾說得上“真話”。聽民聲、察民情,必須創(chuàng)造條件讓老百姓說話,說得上話。溫總理曾多次提出要創(chuàng)造條件讓人民說話,說真話。這是暢通民意表達的需要,同時也是以人為本的體現(xiàn)。一個執(zhí)政為民的政府,沒有不可為人言者。讓人說話,讓媒體說話,天不會塌下來。三要善于勤于“聽真話”。 由于具有“天下媒體一網(wǎng)收,上天入地遍全球”的神通,互聯(lián)網(wǎng)正在深刻改變著社會政治生態(tài),它已經成為一個“個人編發(fā)、公眾閱聽、大眾評論、集體交流”的輿論廣場。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,普通百姓擁有如此便捷而廣泛的表達方式。面對網(wǎng)絡上變幻莫測的輿論環(huán)境,面對復雜的國內、國際形勢,我們需要更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,我們要敢于面對、善于傾聽、真誠回答。要發(fā)揮網(wǎng)絡新媒體在了解民情、匯聚民智中的積極作用。要完善網(wǎng)絡新媒體管理政策,加快形成依法管理、行業(yè)自律、社會監(jiān)督、規(guī)范有序的傳播秩序。在網(wǎng)民的罵聲中聽取諍言,在咒語中體察民情,在板磚中提高公信力,在網(wǎng)民監(jiān)督下做好工作。要有效發(fā)揮專家和智庫的作用,要加強對決策的監(jiān)督和問責。要經常性地開展問政于民、問計于民、問需于民,不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。

“講真話聽真話”,不僅是黨委政府、黨政官員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問題,還涉及政治體制改革、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問題。各級各地黨政機關、黨員干部要把黨內民主和國家政治社會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、法律化,并使憲法和法律具有任何人必須嚴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,建立一個有效制約權力、并創(chuàng)造條件讓人民監(jiān)督的制度,從而真正將“講真話聽真話”落到實處、內化為官員的基本素質和自覺行動。
 
 

編輯:
?
友情鏈接